醫健百科 【氣管/支氣管】
請選擇你想知有關【氣管/支氣管】 的醫健資訊:
哮喘
支氣管 (Bronchus) 是下呼吸道的重要一環。人類吸氣時,空氣通過呼吸道進入肺部,於肺部跟血管進行氣體交換,透過血液運行為身體各細胞提供氧氣作新陳代謝支氣管。
哮喘 (Asthma),是一種影響呼吸系統的慢性疾病,是最常見的兒科慢性疾病,但對成年人也有影響。哮喘患者的支氣管因反應過敏而長期發炎,導致不同程度的浮腫及支氣管痙攣,令氣道縮窄,阻礙空氣輸送。有時候,哮喘病情會因受刺激而在幾天內逐漸或在短時間內突然加劇,醫學上稱之為 「哮喘發作」 (Asthma attack),患者會呼吸困難,嚴重者更會因腦部缺氧而死亡。
哮喘主要可被分為「外發性哮喘」 (Extrinsic asthma) 及 「內發性哮喘」 (Intrinsic asthma) 兩類。
1. 外發性哮喘:又名 「敏感性哮喘」 (Allergic asthma),佔過半的病例,患者以兒童較多,因受塵埃、花粉、塵蟎、動物皮毛等過敏原刺激發病。
2. 內發性哮喘:主要影響三十歲以上的成年人,吸入刺激物 (如煙草、空氣污染物) 、 呼吸系統感染、冷氣、壓力、運動及胃酸倒流等均是發病的誘因。
發病原因
哮喘患者的氣道長期發炎浮腫且較一般人的敏感,以致氣道縮窄及因受刺激而分泌大量粘液。至今,醫學上仍未能確定哮喘的實際成因,但以下因素被認為是可能的誘因:
1. 塵埃、花粉、塵蟎、動物皮毛等過敏原
2. 傷風、感冒等呼吸系統感染
3. 煙霧、油煙、空氣污染
4. 藥物:消炎止痛藥 (如阿斯匹靈 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 、β受體阻斷劑 (Beta-blocker, 一種降血壓藥) 5. 情緒方面:壓力、大笑 6. 天氣轉變:氣溫轉變、冷氣、風、炎熱、潮濕 7. 運動 8. 黴菌
病癥
大部分哮喘患者有間歇性 (特別在深夜或清晨時分、運動後、特定季節、接觸過敏源、大笑或大哭後) 的呼吸問題,病情較嚴重的患者甚至大部分時間都呼吸困難,症狀主要包括:
1. 喘息:呼吸時發出高音調、粗糙的聲音,是最常見的症狀,在深夜及清晨時的情況特別嚴重
2. 呼吸急促
3. 胸腔侷促疼痛
4. 長期咳嗽
5. 因咳嗽和喘息影響睡眠
有時候,哮喘病情會在幾天內逐漸或在短時間內突然加劇,醫學上稱之為 「哮喘發作」 (Asthma attack) 。 哮喘發作時的症狀包括:
1. 持續且愈漸嚴重的喘息、咳嗽及胸腔侷促疼痛
2. 呼吸急速
3. 心跳加速
4. 氣喘以致無法說話、進食或入睡
5. 呆滯、混亂、衰竭、頭暈甚至昏厥暈倒
高危人群
1. 患有過敏 性疾病,如濕疹、乾草熱、食物敏感
2. 有哮喘或過敏性疾病的家族史
3. 曾患細支氣管炎
4. 在年幼時曾接觸過煙草,如二手煙
5. 母親懷孕時有吸煙的習慣
6. 早產 (少於三十七週) 或出生時體重過輕
7. 因工作、空氣污染或其他如因而長期接觸刺激物,如塵埃、花粉、動物皮毛、油煙、異氰酸酯 (多用來製作噴漆、農藥)、木屑等
應做檢查
1. 氧化亞氮測試 (FeNO test):透過量度呼出空氣的氧化亞氮,測試氣道及肺部的發炎情況。
2. 肺功能檢查 (Spirometry):測試肺活量及氣道的通暢程度。
3. 峰值呼氣流量測試 (Peak flow test):測試氣道的通暢程度。
當患者已被確診患有哮喘,醫生或會透過過敏測試 (Allergy tests) 測試某過敏源是否引發哮喘的誘因。
具體檢查方法應咨詢相關醫生。
建議療法
至今,醫學上仍未找到能有效根治哮喘的療法,但能透過以下方法控制及穩定哮喘的症狀:
1. 預防性藥物治療 (Controller medications):抑制病徵,有助預防哮喘發作。
- 吸入式類固醇 (Inhaled corticosteroids):如氟替卡松 (Fluticasone) 、 布地奈德 (Budesonide) 、倍氯米松 (Beclomethasone) 等,能有效緩減導致支氣管痙攣收縮和大量分泌黏液的炎症,也有改善肺功能的作用,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性藥物。長期服用吸入式類固醇可能會影響兒童身高發展及增加鵝口瘡 (念珠菌感染) 的機會,除此之外,些藥並無常見的嚴重副作用。
- 白三烯拮抗劑 (Leukotriene antagonists):多與吸入式類固醇一併服用,控制病情。
- 口服或注射式類固醇 (Systemic corticosteroids):如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氟氫可的松 (Fludrocortisone) 、潑尼松龍 (Prednisone) 等,能有效緩減導致支氣管痙攣收縮和大量分泌黏液的炎症,適用於病情較嚴重、不能被其他藥物控制的患者。長期服用可能會造成腎上腺機能不足、容易流血、受感染等較嚴重的副作用。
- 口服黃嘌呤 (Oral xanthines):如茶鹼 (Theophyllines),有助鬆弛呼吸道的平滑肌及抑制呼吸道的炎症反應,通用於病情較難受控的患者。
2. 舒緩性藥物治療 (Relief medications):在感覺到病徵或哮喘發作時使用,吸入式藥劑能迅速緩解症狀。
- β2受體激動劑 (Beta2-agonists):如沙丁胺醇 (Albuterol) 、福莫特羅 (Formoterol) 等,多與抗膽鹼劑一併服用,能有效鬆弛支氣管平滑肌,有著即時擴張支氣管的效果。 - 抗膽鹼劑 (Anticholinergics):如異丙托溴銨氣霧劑 (Ipratropium bromide),多與β2受體激動劑一併服用,能有效鬆弛支氣管平滑肌,有著即時擴張支氣管的效果。 - 口服或注射式類固醇 (Systemic corticosteroids):除了作預防性藥物服用外,也可在患者哮喘發作時服用。 戒煙、保持家居清潔、避免接觸致敏原、做適量帶氧運動改善心肺功能及避免到空氣污濁的地方均有助預防哮喘病發。同時,建議患者初時每兩至六星期作定期檢查,當醫生確定病情穩定受控,檢查次數可視乎情況減至一個月一次甚至一年兩次。 具體療法應咨詢相關醫生。
預防方法
目前,醫學上沒有預防患上哮喘的有效方法,但以下措施有助減低哮喘病發的風險:
1. 戒煙
2. 保持家居清潔
3. 避免接觸致敏原
4. 做適量帶氧運動改善心肺功能
5. 避免到空氣污濁的地方
相關專科
呼吸系統科
兒童呼吸科
協會
香港哮喘會
香港過敏協會
References
1. Patton LL (2016)。《The ADA Practical Guide to Patients with Medical Conditions》。美國:John Wiley & Sons, Inc.。
2. 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 (2010)。《哮喘面面觀》。擷取自網頁https://www.studenthealth.gov.hk/tc_chi/resources/resources_bl/files/lf_ophp_ast.pdf。
3.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2018)。〈Asthma〉。《NHS Choices》。擷取自網頁https://www.nhs.uk/conditions/asthma/。
4. 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2018)。〈ASTHMA〉。《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擷取自網頁https://www.aaaai.org/conditions-and-treatments/asthma。
5. The MNT Editorial Team (2017)。〈What is Asthma? What Causes Asthma?〉。《Medical News Today》。擷取自網頁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info/asthma。
6. The MNT Editorial Team (2016)。〈What Causes Asthma?〉。《Medical News Today》。擷取自網頁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info/asthma/what-causes-asthma.php。
7. The MNT Editorial Team (2016)。〈Treatment for Asthma〉。《Medical News Today》。擷取自網頁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info/asthma/treatment-for-asthma.php。
8. 卓健醫療服務有限公司 (2018)。〈成人哮喘〉。《卓健醫療服務有限公司》。擷取自網頁https://www.qhms.com/health-article/asthma-in-adults.aspx?lang=tc。
9. 港怡醫院 (2017)。〈兒童哮喘病〉。《港怡醫院》。擷取自網頁https://gleneagles.hk/tc/health-articles/childhood-asthma。
10. 香港哮喘會 (2015)。〈控制哮喘〉。《香港哮喘會》。擷取自網頁http://www.hkasthma.org.hk/hk/about-asthma/%E6%8E%A7%E5%88%B6%E5%93%AE%E5%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