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百科 【肩頸】
請選擇你想知有關【肩頸】的醫健資訊:
肩周炎
肩周炎(Adhesive capsulitis)又可以稱爲五十肩或凍結肩,是由肩部的囊韌帶(Capsular ligament)和軟組織發炎而成的。一般肩周炎都只會發生在一邊肩膊,很小機會會兩邊同時發炎。患上肩周炎時會出現肩膊酸軟的情況,抬起手臂或活動肩膊時會出現痛楚,同時活動的幅度也會減少。沒有適當的治療會令關節活動的幅度減少,令一些像洗澡和拿東西等等的簡單工作變得困難,大大地影響到日常生活。嚴重的話更會導致肌肉萎縮。肩周炎佔香港人口的2-5%,而且通常都是五十歲或以上時才會出現。不過在近年此病有年輕化的趨勢,把年齡降到30-40歲。
肩周炎可以分爲三個階段:
痛楚期(急凍期):指初初發病的時期(大約6-12 星期),這時肩膊會感到疼痛和無法活動自如。
冰封期:急凍期之後的4-6個月的時間,這時痛楚會減輕但肩膊會感到更加僵硬和受限制,尤其是外展及旋轉的動作。
恢復期/解凍期:患者肩膊的痛楚漸漸地減退,活動能力和幅度也回復到正常。通常恢復期可以由6個月到2年的時間,但有些人卻永遠不能完全恢復到原本的狀態。
如懷疑或發現患有肩周炎時應該及早求醫。由於病發的首三個月為治療的黃金時期,加上休息或不動患處並不會令它痊癒,那只會令患處情況惡化和加劇痛楚,演變成惡性循環。因此患者盡可能不要拖延治療。
發病原因
肩周炎是由是囊韌帶和肩部的軟組織發炎而成的,但正真導致肩周炎的病因卻依然未明。雖然如此,但大部分都是因爲肩膊關節部位長期勞損,受創傷和缺乏肩膊活動所引起的。以下的因素也會增加換上肩周炎的機會:
• 患上糖尿病,中風,甲狀腺疾病
• 肩膊手術後肩膊固定太久
• 脊椎或上肢移位
病癥
通常患者的肩膊會感到明顯的痛楚和酸軟,甚至乎不能向痛的方向側睡。漸漸地痛楚會減退但肩膊的移動幅度會減少,同時變得僵硬。
高危人群
• 搬運工人
• 長時間沒有肩膊活動的人(手術後,受創傷之後等等)
• 重複做一樣手部動作的人(打字文員,侍應等等)
• 網球,羽毛球,高爾夫球運動員
• 糖尿病,中風,內分泌疾病患者
• 40-60歲人士
• 姿勢不正確的人
應做檢查
身體檢查:醫生會檢查和判斷患者的動作,例如擡高雙手,手臂拉背等等,從這些動作醫生就可以知道患者是否患上肩周炎還是肩旋轉肌群受傷。
X光檢查:用X光輻射掃描患者肩膊的内部影像,以便醫生檢查裏面的情況和作出判斷
磁力共振:使用磁場塑造出肩膊內部的影像,方便醫生檢查裏面的情況和作出判斷
超聲波:以聲波掃描出肩膊內部的影像,讓醫生檢查裏面的情況和作出判斷
自己檢查:可以嘗試感受肩膊有沒有痛楚或活動不便
自己檢查只是一個方便,快速的方法,精確度比較低。所以最好還是找合適的醫生作出檢查和專業的判斷。
建議療法
脊骨矯正治療:以特別的矯正器及手法舒展受傷的組織,這有助刺激細胞重組和改善錯位的關節,增加關節活動的範圍。
電療(Electrotherapy):電療可以有效地消炎止痛,醫生會用干擾波電療和超聲波等等的電療儀器再加上冷/熱敷令患者的肌肉放鬆,減輕痛楚和發炎的程度。
物理治療(Physical therapy):這是其中最常用的治療方法,目標是伸展肩部的關節和恢復失去的活動範圍。醫生會教導病人一些肩部肌肉組織的舒展運動,以溫柔的動作慢慢地恢復肩膊關節的活動範圍和幅度。療程可以由幾個星期到一年不等,但如果久久都沒有進展的話就要再讓醫生檢查。
關節鏡手術:醫生會在患者的肩膊中開一個小洞,他們會放一個關節鏡在裏面然後把受創或發炎的組織切除。這樣可以有效地恢復肩膊關節的活動幅度。
藥物治療:患者可以根據醫生的指示服食一些消炎藥,例如阿士匹林,布洛芬或萘普生鈉。患者也可以選擇在患處打類固醇,那有助改善情況和減少腫脹。
沒有醫生指示下切勿自己服食藥物和類固醇,因爲那有可能令情況變得更壞。
預防方法
多做伸展運動:長期以同一個動作工作時應該要多一點休息時間和做多一點伸展運動,那可以讓肩膊關節有多一點活動,防止肩膊停在同一個姿勢。以下有一些簡單的伸展動作:
• 鐘擺運動:站在墻或可以扶著的地方旁邊,一隻手放在墻上扶著,另一隻手放鬆。把放鬆的那隻手輕輕地前後擺動。在另一邊重複動作。
• 背拉毛巾:身體先站著,然後雙手從肩上方和背下方拉著毛巾的兩端。一邊的手可以用一點力直到另一邊忍受不到。
矯正不良的姿勢/習慣:
• 工作/運動姿勢不正確時很容易會為關節造成傷害,引致慢性關節勞損和發炎。
• 做運動前應該先做熱身,以免肌肉和關節受傷。
• 平時應該避免拿過重的東西,可以的話應該推手推車運送重物。
• 睡覺時盡量避免使用同一邊睡,最好不時改變承托的方向或不要側著睡。
患上糖尿病,頸椎病,肩部及上肢損傷,中風,內分泌疾病患者,胸部外科手術,以及神經系統疾病的人應該多小心,因爲這些病都很容易引起繼發性的肩周炎。
相關專科
• 骨科
• 脊骨神經科
協會
• 衛生署長者健康服務中心
•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 社區醫療支援服務中心
• 香港保健協會
•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
• 香港創傷及骨科矯形中心
References
1. HealthLine.Frozen should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frozen-shoulder
2. Mayo Clinic. (2018). Frozen should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frozen-shoulder/symptoms-causes/syc-20372684
3. Sunday Kiss. (2018, ). 6個簡易動作 對抗肩周炎.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undaykiss.com/269646/健康/6個簡易動作-對抗肩周炎/
4. 傅卓明. (2017). 肩週炎的成因及症狀. Retrieved from http://www.mingpaocanada.com/healthnet/content.php?artid=5950
5. 卓健醫療服務有限公司.肩周炎. Retrieved from https://www.qhms.com/health-article/frozen-shoulder.aspx?lang=tc
6. 王漢榮.肩周炎. Retrieved from http://www.hongkong-chiropractors.com/shoulder-pain.html
7. 衛生署長者健康服務網站. (2018). 肩周炎.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lderly.gov.hk/tc_chi/common_health_problems/bones_and_joints/froz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