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百科 【腸】
請選擇你想知有關【腸】的醫健資訊:
便秘
便秘是一個常見的問題,通常指排便習慣改變,排便變得不頻繁(每週少於3次),糞便太硬或太小,或是很難排便。
發病原因
1. 進食不足夠蔬菜及水果: 蔬菜及水果除了含纖維可幫助腸道蠕動外,亦含有較多抗氧化物質包括維他命C和E,可以對抗含自由基的肉類、加工食品和醃製品對身體產生的氧化作用,讓身體得到平衡和保護。
2. 運動量少: 運動時除了肌肉筋骨在活動外,腸道亦會加快蠕動。故經常坐 不動,缺乏運動人士,較容易有便秘問題。
3. 飲水少: 飲水量充足人士,大便不會太乾太硬,排便自然會較暢順。事實上,進食定時、均衡飲食、多飲水、運動多的人,腸道蠕動會比較好。
病癥
1. 主要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每週少於 3 次)、糞便乾硬和(或)排便困難。
2. 每次排便時間長,排便費力,排出糞便乾結且數量少,排便後仍有糞便未排盡的感覺,嚴重時還需手指協助。
3. 有下腹脹痛、食慾減退、焦慮失眠以及皮膚色素沉著等表現。
4. 患者因此常有心理負擔,影響生活質量。
高危人群
1. 孕婦: 因為生理結構的變化,孕婦是發生便秘的高危人群。因為孕激素。懷孕後,准媽媽體內的孕激素水平會明顯升高,而孕激素能使胃腸動力降低,胃腸蠕動減弱,不僅會出現腹脹、反酸,還會引起便秘。
兒童: 兒童自我約束力差,吃東西易偏食,飲食中缺乏富含纖維素的果蔬, 而且缺乏運動, 因且導致大便干結。
2. 老年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各方面生理機能衰退,除了腸道蠕動和消化液分泌功能下降外,心肺功能不足、腹部及盆底肌肉鬆弛等會進一步加重便秘症狀。再者,用於治療其他疾病的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也會導致便秘
3. 長期負面情緒:人的思維活動會直接影響消化功能。緊張、憂傷、抑鬱、憤怒等負面情緒可使胃腸蠕動功能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表現為食慾下降、腹脹、便秘等。
4. 精神心理疾病: 抗精神病藥、抗抑鬱藥等用於治療精神心理疾病的藥物,本身就存在便秘等副作用。
5. 節食減肥者: 如果進食量過少,不能產生有效的胃腸刺激,結果就是腸蠕動減弱,食物殘渣在腸內停留時間長,水分被過度吸收而致糞便干結。長期如此,則會引起便秘。
應做檢查
1. 一般便秘檢查項目有糞便、血液等一般性檢查
2. 大腸鏡檢查
3. 直腸肛門生理學檢查: 正確地診斷出便秘的病因,檢查項目包括:肛門直腸壓力檢查、直腸肛門抑制反射及直腸容積測定、動態排便攝影、肛門括約肌肌電圖及會陰神經傳導測定、大腸排空時間測定和肛門超音波等
4. 乙狀結腸鏡檢查: 將幼小軟管伸縮內窺鏡(乙狀結腸鏡)探進體內檢視直腸及腸臟下段
5. 結腸鏡檢查: 將幼小軟管伸縮內窺鏡(結腸鏡)探進體內檢視大腸內部
6. 鋇劑灌腸X光檢查: 將含鋇(一種會在X光片中顯像的物質)液體透過直腸注入
7. 腸臟X光造影: 藉着腹部X光造影清晰顯示腸臟內部
具體檢查方法應咨詢相關醫生。
建議療法
(I) 自我護療
日常飲食必須多吃纖維如水果、蔬菜、全麥穀類早餐及糙米等。吸收非水溶性纖維去預防便秘。非水溶性纖維可吸收水份及增大腸內廢物的體積,促進已消化食物在腸道蠕動。
此外也要多喝水或飲品,特別是進食的纖維量增多,更應多喝水和飲品。勤做運動亦有助紓緩便秘不適。
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結腸活動在晨醒和餐後最為活躍,建議患者在晨起或餐後 2 小時內嘗試排便。排便時集中注意力,減少外界因素干擾
(II) 藥物治療
1. 大便成形劑(Bulk-forming Laxatives) (卵葉車前草果殼、甲基纖維素及胖大海): 如日常無法多進食纖維,便建議採用大便成形劑。服用這類藥物每日最少喝兩公升水或飲品。大便成形劑蘊含一種纖維,可令腸道內的糞便增加,直至積聚到一定程度,刺激腸道肌肉蠕動排出大便。這種藥物或需數天才開始發揮效用。
2. 滲透性通便劑(Osmotic Laxatives) (聚乙二醇或乳果糖): 這類藥物可增加腸道內水份,令大便軟化,易於排出。這種藥物需時數天才開始發揮效用,服用時必須多喝水。
3. 刺激性通便劑(Stimulant Laxatives) (番瀉葉或比沙可啶): 這類藥物可刺激腸道,增加收縮的頻密度和力度,藥效比其他通便劑更快,晚上服用翌日早上便可能排便。刺激性通便劑或會引起腹痛。
4. 瀉藥: 刺激大腸產生劇烈收縮,達到瀉肚、通便之效。然而瀉肚之後,便秘仍接踵而來,並且還可能變本加厲,腸管道因而愈來愈無力,藥量也愈服愈重,最後大腸完全失去蠕動的能力。因此,服用瀉藥並非明智之舉。若需服用請依照醫師指示,一但藥效差時,不要增加藥量,最好換另一種藥較好。
5. 灌腸: 灌腸器是一種自肛門塞入的潤滑劑,它會刺激腸道粘膜,使糞便易於排出,其暢通感覺倍受便秘族歡迎。
具體檢查方法應咨詢相關醫生。
預防方法
1. 多吃高纖維質的食物,每天要吃3-4份或以上蔬菜、2至3份水果。可選用高纖維的穀物類食物,如麥包、麥皮、紅米飯等。如您患有糖尿病,請咨詢您的家庭醫生或營養師。
2. 要有充足的流質,如開水、清湯、果汁。
3. 每天有適量的運動,可協助腸臟蠕動。
4. 作息定時,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可在早上起來先喝水以增加便意,或在早餐後上廁。
5. 勿養成服用瀉藥的習慣。依賴瀉藥排便,久而久之會使排便功能衰退,導致無法自然排便。
6. 忌吃加重便秘的食物。奶製品、豆干、蘋果、濃茶......等,都是會加重便秘的食物。
7. 規律的飲食生活。三餐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勿吃宵夜,以免造成腸胃的負擔,破壞腸胃規律的運作。
8. 避免精神緊張、壓力過重。精神緊張會抑制排便反射;壓力過重會導致內分泌失調,這些都是加重便秘的因素。
相關專科
腸胃肝臟科
協會
References
1. https://zh.m.wikipedia.org/zh-hk/%E4%BE%BF%E7%A7%98
2. http://hd.stheadline.com/life/living/20170228/64617/
3. http://www.jiankanghou.com/jibing/32823.html
4.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766044/%E9%9A%94%E6%97%A5%E6%8E%92%E4%BE%BF%EF%BC%9D%E4%BE%BF%E7%A7%98%E3%80%80%E9%86%AB%E7%94%9F%E6%95%993%E6%8B%9B%E5%91%8A%E5%88%A5%E4%BE%BF%E7%A7%98
5. http://www.jiankanghou.com/jibing/32823.html
6. http://www.healthstation.com.hk/er17.html
7. https://www.qhms.com/health-article/constipation.aspx?lang=tc
8. https://www.chp.gov.hk/tc/static/80034.html